

一、番茄灰霉病
1、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棚室中,危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等部位。叶片感病后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水浸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生灰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逐渐枯死。
果实发病时,病菌多从残留的花瓣、雌蕊花柱、花托等处侵染,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灰白色水浸状,变软腐烂,出现湿润状、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渐发展成湿腐,从萼片部向四周发展,可使1/3以上的果实腐烂。
病部长出一层鼠灰色茸毛状的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幼果发病较多,但即将转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见整穗果实都发病受害。病部一般无明显边缘,后期长满致密灰色至灰褐色霉层(不是叶霉病的那种黑色霉层)。茎部染病形成长椭圆形或不定形的长条状、灰褐色病斑,潮湿时亦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茎、叶枯死。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微菌核随病残体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初侵染的菌源。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灌溉水或雨水传播,由寄主伤口或衰败的器官等处侵入。低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因此,此病多于冬春低温季节或于寒流期间在棚室内发生。
3、防治方法
①科学通风,大棚或温室在上午日出后,温度开始升高时及时通风,排出湿气,避免叶面长时间结露,通风后闭棚,直至中午再放风。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有条件者,夜间特别是下半夜适当增温,避免植株叶面结露。只要叶片表面没有水膜,不仅仅是灰霉病,其他许多病害的发生机会均会大大降低。
②农业措施,覆盖大棚、温室的薄膜最好选用紫光膜,早扣棚烤地,保持薄膜清洁。高畦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植株早衰。适当控制浇水,发病田减少浇水量,必须浇水时,则应在上午进行,且水量要小。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和病枝,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切不可乱丢乱放。还可用保持棚室内气温36-38℃闷棚2小时的方法抑制病情发生、发展。
③保护地栽培时,可用3%噻菌灵烟雾剂熏烟,每100立方米50克。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10%速克灵烟雾剂,每667平方米250克熏烟。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速克灵粉尘剂喷粉,每667平方米1千克。无论是熏烟还是喷粉,都要在傍晚施药后,密闭棚室一夜。各种药剂要轮换使用。
二、番茄叶霉病
1、发病症状
各地普遍发生,病情发展快。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向上部叶片发展。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后期变成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茎染病症状常与叶片类似。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硬化凹陷。
2、发生规律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普遍发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过于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发病严重。阴雨天气或光照弱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在温室、大棚环境,尤其是秋大棚,湿度高、光照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以山东为例,8、9月份和10月上旬正是病原生育适温期。所以秋大棚比温室发病重,温室比露地发病重。重点防治环境是秋大棚番茄。以上海为例,5月上旬气温回升快,且晴雨相间,温度和湿度都有利于叶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合理施肥,膨果期每亩每次施入嘉美红利一袋,嘉美海力宝3-5公斤,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整枝、打权和吊蔓,防止枝叶繁茂,行间荫蔽,通风透光差。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黄叶、病叶。
(2)物理防治
种子用52℃恒温水浸种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表附着的病原体。
(3)生物防治
发病时喷施生物制剂: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4%农抗120水剂(瓜菜型)600倍液;20%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
(4)化学防治
预防病害可用丙森锌600倍+嘉美金点1000倍;
治疗方案:发病较轻时用肟菌.戊唑醇3000倍+丙森锌600倍,严重时喷施露娜森1500倍+萃丽750倍或露娜润1500倍+嘉美金点1000倍。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保护地熏蒸灭菌:发病初期,可选用10%百菌清烟雾剂300-350克,或30%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傍晚闭棚时,将药剂均匀放置后从里往外点燃,一般是在傍晚进行,第二天及时放风排烟。每隔10天用一次。
喷粉法:发病初期,5%百菌清粉尘每亩1公斤,每隔10-15天再防一次。
三、番茄灰霉病与番茄叶霉病区别
1、主要危害部位不同: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番茄果实,而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
2、叶片危害症状不同:番茄灰霉病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形成明显的“V”形斑,表面生灰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逐渐枯死;而番茄叶霉病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向上部叶片发展,并在叶片正面形成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后期变成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严重时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
3、果实危害症状不同:番茄灰霉病果实发病时,病菌多从残留的花瓣、雌蕊花柱、花托等处侵染(特征),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灰白色水浸状,变软腐烂,出现湿润状、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渐发展成湿腐,从萼片部向四周发展,可使1/3以上的果实腐烂,病部长出一层鼠灰色茸毛状的霉层。番茄叶霉病果实发病时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特征),不能食用。
4、发病条件不同:番茄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番茄叶霉病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易发病。
5、发病条件相似处:两者病害在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均发病较重。
6、发病症状相似处:两者病害叶片发病时叶正、叶背均会产生霉层。